4月2日是第15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今年的主題為聚焦孤獨癥服務:構建社會保障機制,促進服務機構高質量發展。
為切實幫助孤獨癥兒童,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中心舉行關愛“星星的孩子”系列活動,在鄭東院區門診大廳進行專家義診,為患兒提供免費評估和咨詢,在東三街院區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及治療師對住院患兒進行公益答疑、教學示范、社交游戲和互動教學等活動。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孤獨癥兒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使患兒更好的融入社會。
認識孤獨癥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育性障礙疾病。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孤獨癥患病率均出現上升趨勢,估計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我國6-12歲孤獨癥的患病率約0.7%。
早期診斷并在發育可塑性最強時期,對患兒進行長期系統的干預,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兒預后,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有愛,不孤單
在鄭東院區,河南省兒童醫院執行副院長、康復中心主任尚清,副主任馬彩云及各病區主任為患兒義診。
義診專家認真問診,針對孩子主動交流少、語言表達少、不合群、不理人等家長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同時向其科普孤獨癥治療的相關知識,給前來義診的患兒及家長提供切實幫助。
在東三街院區,尚清跟患兒及家長現場互動,她講到:“從事臨床工作幾十年間,我接診過無數孤獨癥患兒,深深地體會到孤獨癥患兒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雙重壓力。康復中心全體人員一定竭盡所能,幫助孩子們融入社會。”
“有這么強大的陣容給孩子義診,我們既安心又開心,真的太感謝你們了!”“專家講的很詳細、很實用,回家后我一定按照標準鍛煉孩子。”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愛,紛紛豎起大拇指。
讓愛不孤單,我們一直在努力
孤獨癥的訓練以社會交往為核心內容,以行為療法為基本手段,通過互動交流,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建立醫院聯合家庭的康復治療模式。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將始終秉承“永遠以孩子為先”的服務理念,繼續通過義診、開設講座、健康科普、線上直播、互聯網+等多種公益活動,呵護“星星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都有他獨特的天賦,康復中心會針對患兒興趣及發育特征,設置干預策略,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讓每一名患兒得到精準的干預治療。
康復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兒童康復領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診斷及治療技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10年來,每年邀請美國劉學誠教授團隊和澳大利亞郁孟德教授定期授課,通過吸納國內外先進的診治技術,形成了一套以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為主線,以感覺功能訓練為基礎的多維度的綜合康復治療。
主要包含提高溝通能力、情緒管理及社交能力、認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游戲能力、問題行為管理能力等。在訓練中,將兒童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注重人文情懷,關注患兒的感知覺,通過訓練改善患兒感覺信息處理能力,促進兒童建立自我意識、身體意識、改善與環境的互動能力。
“五不”行為早識別
如果孩子出現“不(少)看,不(少)應,不(少)指,不(少)說,不當”的行為表現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對癥治療。
不(少)看:交流時回避他人的目光。
不(少)應:叫名字回應差。
不(少)指:不會手指指物,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要求。
不(少)說:語言發育延遲,語言運用不當。
不當:不會玩或玩玩具的方式單一、行為刻板、興趣單一。
康復中心 蘇靜 張會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