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
一些孩子手機、ipad不離手,不給就哭鬧,一給就安靜。
家長看手機,孩子看電視,半天不哭也不鬧。
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不看不吃。
想必這樣的場景很多家庭都存在,家長們往往覺得給孩子看的是兒歌,是早教視頻,可以長見識、認顏色、識大小、辨圖案、提高理解能力......這有什么不好嗎?
殊不知,不分年齡、毫無節制地使用屏幕,會對兒童的語言、睡眠、視力、注意力、社會交往能力及其他心理行為等造成不良影響。嬰幼兒時期的屏幕暴露習慣可以延伸到學齡期甚至是成年期,并對其發育行為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誤區要知道
01 看視頻不等于讀繪本
學習是一種主動去探索能力,而不是被動地輸入。看視頻過程,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互動。而讀繪本是一個主動學習探索的過程,家長帶著寶寶讀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問寶寶看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還可以通過復述故事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尋找答案激發寶寶尋求知識的能力。
02 邊看邊吃為肥胖埋下隱患
邊看屏幕邊吃,寶寶的注意力常常是在屏幕上,而不在食物上。寶寶只是機械地把食物一口一口吞下去,這種情況下,寶寶不容易有飽腹感,反而容易進食過多的食物,為成年的超重或肥胖埋下隱患。
成年人尚且有手機不離手的習慣,年幼的兒童往往缺乏自制力和判斷力,更容易沉浸其中,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容易出現語言及社交障礙。
兒童屏幕使用指南請查收
01 小于18個月孩子 不推薦接觸屏幕。
02 18-24個月齡 這段時間可逐漸引導兒童接觸數字設備,但需要選擇高質量的內容,并且陪同孩子一起使用數字設備。
03 2-5歲兒童 每天總時長不超過1小時,每次最好控制在20分鐘之內;接觸的屏幕內容應是經過家長嚴格篩選的;同時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看、一起玩、一起互動。
04 6歲以上兒童 對于6歲以上兒童,對數字設備的使用制定持續連貫、前后一致的要求;確保不會影響充足的睡眠、體力活動和其他對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動。
05 使用場景要注意
孩子睡眠、進餐、親子互動時間、乘車的時候,不推薦使用屏幕。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屏幕,否則會影響睡眠。
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屏幕,出于視力保護的角度,電視等大屏幕會比iPad、手機等小屏幕好。
對于孩子的屏幕使用習慣,家長應及早進行干預,注意增加親子交流,創造良好的養育照護環境,從根本上減少兒童屏幕暴露時間,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兒童保健科胡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