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兒童醫院兒童健康管理中心依托省兒童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實現了檢查的安全可靠和結果的科學精準。中心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設備,從各項醫療設備到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均遵循兒醫標準科學制定“1+X”個性化的體檢模式。自開診以來,已經為2萬余名0-18歲兒童提供了規范的個性化的健康體檢服務。
不同年齡段的檢查項目,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發育重點不同,檢查項目會有不同側重,家長可結合實際情況,在健康體檢基本項目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一些專科體檢項目。
新生兒期(出生~28天齡)
這段時間孩子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現,應該做好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及聽力障礙、眼病的篩查。
除出生時常規的疾病篩查,滿月時可添加以下體檢項目:頭圍、前囟、經皮膽紅素測定、新生兒神經行為評定、耳聲發射檢查、各種先天畸形的排查、腹腔臟器彩超、腹股溝彩超、髖關節彩超、心臟彩超,男孩可加陰囊睪丸彩超。
嬰兒期(出生后28天齡~1歲)
建議分別在3、6、8、12月齡各進行一次體檢。此時嬰兒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發生消化紊亂和營養缺乏性疾病,應關注營養狀況和生長狀況。
如果第一次體檢,在基礎體檢項目上,建議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添加以下項目:頭圍、囟門大小、智能及運動發育評估、25羥維生素D、視黃醇結合蛋白、鐵蛋白、重金屬篩查、腹腔臟器彩超、腹股溝彩超、心臟彩超,男孩同步查陰囊睪丸彩超。如有濕疹、便秘、腹瀉等過敏表現,建議完善牛奶、雞蛋等食物相關的特異性IgE檢測。
幼兒期(1~3歲)
建議每半年體檢一次。這個階段是語言、思維、動作、神經、精神發育較快的時期,此階段要注意各系統的發育情況。
可況適當添加以下項目:頭圍、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智能及運動發育評估、語言發育、25羥維生素D、視黃醇結合蛋白、鐵蛋白、腹腔臟器彩超、腹股溝彩超、心臟彩超。
學齡前期(3~6歲)
建議每年體檢一次。此時孩子語言和思維進一步發展是性格建立的關鍵期,也是進入集體生活前的準備期,應關注兒童整體的狀況,注意常見疾病如近視、齲齒、缺鐵性貧血等的篩查。
可適當添加以下項目:血壓、胸圍、智能及運動發育評估、25羥維生素D、視黃醇結合蛋白、鐵蛋白、重金屬篩查、腹腔臟器彩超、腹股溝彩超。如果孩子在日常行為中表現與同齡兒明顯異常,可盡早排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孤獨癥譜系疾病、智力低下等。
學齡期及青春期
建議每年體檢一次。此階段所有孩子都要注意關注生理發育、心理行為等狀況。
建議添加以下項目:血壓、胸圍、25羥維生素D、腹腔臟器彩超、腹股溝彩超、性發育評估、骨齡檢查、胸片、肺功能檢查、心理健康及情緒相關評估。
結合孩子實際情況
應關注的重點項目
自2021年10月開診以來,兒童健康管理中心檢查出問題較多的是發育性和營養性相關疾病,其中視力異常的接近60%,身高、體重異常的超過20%,齲齒接近46%。
因此,除了根據年齡段進行相關體檢項目外,還要結合其自身健康狀況重點關注特定體檢項目。
肥胖
主要關注身高/長、體重、體重指數、血壓、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腹部B超,要評估肥胖對身體的影響,還需要關注25羥維生素D、胰島素和C肽、性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功能、脊柱與四肢的骨骼發育、心理及情緒評估。
視力不好
主要關注屈光檢測、視力檢查、眼底檢查。
發育遲緩
可以查發育遲緩篩查問卷(9、18、30月齡分別進行),如果有異常,需要專科門診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性早熟
主要關注生活習慣及環境、基礎性激素測定、腎上腺及性腺超聲、骨齡。
身材矮小
主要關注血常規、電解質、肝功能、甲狀腺激素水平、生長激素水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骨齡,還需要關注飲食習慣、食物過敏、心理健康。
營養不良
主要關注身高與體質指數(BMI),也可以同步關注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重金屬篩查、甲狀腺功能檢查、食物過敏、飲食習慣、智力水平、心理健康。
貧血
主要關注血常規、血清鐵蛋白,也可以關注淋巴結有無腫大、腹腔B超。
孤獨癥譜系障礙
主要關注《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表》、《修訂的幼兒孤獨癥量表》A部分、《改良版幼兒孤獨癥篩查量表》。每次健康體檢后,如果有異常,家長應及時咨詢醫生,進行對癥處理。
建議將孩子的體檢報告或者各項檢查結果詳細記錄并保管,之后體檢時做前后對比,進行健康狀況的動態評估,從而更全面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