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寫遺書然后離開!”什么原因讓一個13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呢?正在上初二的樂樂,突然學起了小狗叫,還頻繁擠眼、咧嘴,不停用手捶打頭部,并出現呼吸困難。搞不清楚原因的父母,就把樂樂帶到了河南省兒童醫院。
兒童保健科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葉蓓,對樂樂進行了情緒安撫,嘗試讓孩子逐漸放松、平靜下來,慢慢的樂樂開始吐露心聲。
原來,他在學校經常遭受同學嘲笑,在家還要面對爸爸的逼迫。久而久之,這樣的環境讓他難以承受,才導致了一系列的生理反應,情緒低落、想哭、莫名心煩、擔心緊張、間歇性頭疼頭暈心慌。最后醫生診斷樂樂這是童年情緒障礙共患抽動障礙。
像這樣的案例,并不是個案,而是眾多身處困境中孩子的縮影。遇到嚴重的厭學、叛逆、糟糕的親子關系和情緒問題時,父母的日常經驗已難以應對解決,只能在保持孩子身心健康與督促學習上進之間徘徊焦灼,而孩子則通過自傷、生病、拒學等形式表達不滿。最深的愛變成了最狠的刀。久而久之,雙方都無力沖破慣性模式,在痛苦無助中相互傷害。
孩子好好的為什么會患上情緒障礙呢?
情緒障礙主要由社會心理因素所致,與兒童發育和境遇有一定關系,如遇有某些應激因素或因家庭環境不良、教育不當等導致的,以焦慮、緊張、強迫、恐懼或害羞等一類情緒障礙。由于兒童無法自如地表達和發泄情緒,往往會產生軀體癥狀,并且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一般無器質性病變。
童年情緒障礙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
1.家庭環境
緊張的家庭關系,如父母離婚、單親等;缺乏父母的關愛照顧,長期忙于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的不良行為及社會適應,如酗酒、犯罪等。
2.學習環境
不能同其他同學以及老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表現出不想上學、孤獨、情緒低落等。另外,學校的高要求、高壓力、高競爭也是導致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原因。
3.社會環境及自身變化
受到不良文化及價值觀的侵害,易導致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甚至行為的發生。同時,特別是青少年,處于青春期,身體明顯變化、荷爾蒙激增,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
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警惕
恐懼:兒童對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客觀事物或處境(如黑暗、動物等)產生過分的恐懼,并出現回避、退縮行為。
分離性焦慮:兒童與其所依戀對象分離時產生的與其發育水平不相稱的過度的焦慮情緒。比如,不能離開父母,不能獨自就寢,重復做有關分離的噩夢,拒絕上學或上幼兒園。有時還可伴軀體生理反應,如頭痛、胃痛、睡眠障礙等。
社交恐懼:特發于童年的社交恐懼癥主要表現為與陌生人(包括同齡人)交往時,產生明顯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患兒還可伴發多種軀體癥狀,如臉紅、口干、心慌、出汗、胃部不適等,但患者與家人或熟悉者在一起時社交關系良好。
除以上癥狀外,兒童抑郁癥、強迫癥等均可作為常見典型癥狀。
孩子出現情緒障礙家長該如何做?
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尤其是多加注意這個時期的兒童情緒變化,幫助孩子放松心情,建造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環境。
如果出現不定期的情緒爆發,要第一時間尋求精神心理專科醫生的幫助,進行檢查和診斷,積極干預,勿私自用藥,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防止出現因長時間不治療耽誤病情,直至難治愈。
科室介紹: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心理門診,特聘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主任杜亞松教授,對科室臨床及科教研工作給予指導。現有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7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中級心理治療師1名,心理治療師4名。
特色門診:包括心理門診、學習困難門診、網絡成癮門診。診療領域包括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如抑郁障礙、焦慮障礙、強迫障礙等,發育行為障礙如孤獨癥譜系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等。
技術領域:開展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心理評估、智力評估、精神心理訪談;開展藥物治療、個體心理治療(沙盤游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正念冥想等)以及團體心理治療(情緒管理團體、PEERS社交技能團體,團體親子沙盤)、行為干預(語言訓練、聽覺統合訓練)等。
來源:兒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