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不注意,孩子把無線鼠標的電腦接口端放進了嘴里,等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咽下去啦!。”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東三街院區消化內科主任于靜的診室里,家長抱著1歲半的斌斌,緊張地說道。看著斌斌不停地流口水,結合嘔吐癥狀及X光結果,于靜主任判斷異物在孩子食管內,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對其進行了急診無痛胃鏡消化道異物取出。
這邊斌斌消化道內的“高科技”剛被取出,下午診室就又進來一位與“錢”相愛相殺的小朋友。原來,4歲半的丁丁平時就喜歡把東西含在嘴里玩,把5角錢硬幣含在嘴里,結果在笑的時候一不留神把硬幣吞進肚子里了。起初家人沒太在意,覺得硬幣體積不大,沒準過幾天就排出來了。可大半個月過去了硬幣還是沒能排出來。丁丁奶奶慌了,一家人趕緊帶著孩子趕到醫院,東三街院區消化內科副主任郭亞瓊評估完孩子情況,給予孩子急診無痛胃鏡消化道異物取出。
醫生介紹,許多兒童尤其是幼兒習慣將物品含在口中玩耍,容易誤食異物,若遇到尖銳或腐蝕性物品更可能危及生命。暑假期間,家中物品觸手可及,家長又難以全程看護。假期過半,如何守護孩子的安全?建議家長做好危險物品收納,加強安全教育,并盡量安排專人看護,避免意外發生。
防止誤服小貼士
01“把好”物品關
家里的小物件要妥善收納,硬幣、紐扣、別針等放在抽屜里并鎖好。選擇適齡玩具,避免細小零件。定期檢查玩具,發現松動及時處理,確保孩子安全。
02“管好”飲食關
避免給孩子吃整顆堅果,如需食用,要將其碾碎或切成小塊。吃魚、雞、鴨等帶骨食物時,提前挑出骨、刺,不要邊吃邊玩,養成靜坐進食、細嚼慢咽的習慣。
03“做好”監護關
避免讓太小的孩子獨自玩耍太長時間,接觸小物品時要時刻緊盯。同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把東西放進嘴里,告訴他們哪些東西是不能吃的。
誤食異物后迅速判斷孩子情況
孩子吞下異物后,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孩子的情況。觀察孩子嘔吐、腹痛或便血等癥狀。若沒有這些癥狀,說明異物可能仍在消化道內,暫時沒有造成嚴重傷害;若出現任何異常表現,需立即采取應對措施。
針對不同種類的異物,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對于光滑的小物件(如硬幣、小珠子),若孩子狀態良好,可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異物自然排出。家長需密切觀察孩子的大便,通常1-3天內異物會隨糞便排出。期間若發現孩子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吞下魚刺、別針等尖銳物品,紐扣電池或異性物品,必須立即送醫,此外,吞下磁力珠也要立即就診。尖銳物可能刺傷消化道,而電池會釋放腐蝕性物質,造成嚴重損傷。
這些做法很危害
不要嘗試催吐或使用瀉藥,這些方法可能加重傷害。
不要用手指摳喉催吐,這可能導致異物卡得更深或劃傷食道。
不要盲目喂醋,醋無法軟化異物,反而會刺激消化道。
專家簡介
來源:東三街消化內科